▲川普宣布對等關稅。(圖/路透社)
記者陳瑩欣/台北報導
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台祭出32%關稅,總統賴清德拋出不以報復性關稅而以台美「零關稅」為目標溝通,專家指出,台美雙方若想彼此皆能以零關稅互利,要能遏止「洗產地」的疑慮,同時還要注意農業、汽車業等產業競爭力是否受到影響,政策阻力不小;相形之下,直接鼓勵台資企業勇敢赴美併購或投資,才是釜底抽薪的做法。
瑞士對美國進口產品關稅為0,並承諾幫忙創造50萬個就業機會,但對等關稅的稅率仍在31%以上,令外界震驚。無獨有偶,全球零稅率國家新加坡也在川普「對等關稅」名單上,雖然表面上「僅」課徵10%稅率,但新加坡外貿依存度極高,讓新加坡總理黃循財直呼「歲月靜好已成歷史」。
▲近20年關稅佔總稅收比重。(資料來源:財政部/製表:ETtoday)
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副理事長駱秉寬觀察,在2國交出零關稅措施仍遭課對等關稅的情況下,對於外傳府院內部規劃與美方談判籌碼中也包括「我方零關稅」措施,不過細看過去20年來關稅佔我國稅收比重不到1成,美國為我國最大出口國(總出口佔比約23%)與第3大進口國(總進口佔比約12%),對美進出口產品課徵0關稅,稅損初估約193億元。
「美國要的絕對不會只有這區區200億元進口關稅稅收讓利!」駱秉寬認為,台積電(2330)在3月初宣示擴大1000億美元(約台幣3.3兆元)投資案,爭取到半導體關稅暫時未在「對等關稅名單」中,已算是美方明確「洩題」指引,值得上市櫃企業與政府思考如何輔導或協助赴美擴張據點,貨暢其流。
駱秉寬認為,川普關稅既是手段、也是目的,若只有單方零關稅,無法解決川普政府所設定的平衡貿易赤字、把製造業找回來、根留美國關鍵產業以及增加財政收入等目的,沒有答對川普的考題。
至於匯率放手貶值,駱秉寬認為,此舉僅對美元報價商品搶非美國地區訂單有利,效益未必能較在美併購與投資立竿見影,匯率放手,甚至有可能招致另一波新的貿易制裁,得不償失。
讀者迴響